沿革

邊緣青少年服務中心創辦人江美慶修女,原本在學校從事輔導工作,長期工作中發現許多邊緣學生,因不合升學體制的需求而被忽略,欠缺鼓勵與關懷,處處碰壁甚至違法犯紀。為了關懷陪伴這樣的青少年,江修女放下教職,負笈美國,學習關懷邊緣青少年的專業知能。

民國88年返國後,9月在新竹教區設立邊緣青少年服務中心,主要工作在培育服務邊青的青年輔導人員及成年志工。同時,在培育期間向學校、相關機構敲門,尋找邊緣青少年進行陪伴輔導。開創之初,因為社會大眾對邊緣青少年的壞印象,不了解服務邊緣青少年的意義價值,開展工作處處受阻,多處學校、機構聲稱沒有這類學生或無需服務。江修女在信仰召叫下,堅持理念,鍥而不捨地四處敲門,慢慢找到接受服務的單位和青少年。這個階段接觸的單位有:天主教藍天家園、員東國中、新竹市警局少年隊春風專案、法務部誠正中學、德蘭中心、內政部少年之家、向陽學園等,服務的方式包括團體課程、生命教育課程及認輔會談。

因實際環境需求,自民國91年起,工作重點逐漸擴展為人才培育與邊緣青少年陪伴工作並重。除青年輔導人員、成年志工的培育方案外,並面對許多父母及學校教師之實際需要,展開親職講座及中輟認輔教師培訓的「宣導活動」。「陪伴工作」則因在機構關懷的青少年結案離院後渴望尋求繼續支持,開始外展追蹤服務的『點露方案』,也逐漸衍生出「惠爾咖啡休憩站」的構想。

民國93年9月正式成立「惠爾咖啡休憩站」。年輕人有了固定的場所,得以在煩亂的生活中稍作休憩,在輔導人員和志工的陪伴後,有力量面對生活。江修女帶領工作團隊持續尋找及服務邊緣青少年,並宣導倡議,讓更多人認識邊緣青少年遭受的傷痛及善良本質,因此有了民國94年新竹縣中小學中輟預防種子教師培訓、高關懷團體、生命教育課程等。中心的工作不斷向外推展,認識的年輕人的數量逐漸增多,原有的休憩站因多種因素不適合繼續,開始尋覓另一合適處所,籌辦惠爾咖啡休憩新站。

民國98年3月21日在天主奇妙的安排下,由舊教堂裝修完成的「惠爾飛YOUNG!舘」開幕。舘內除了原有的咖啡屋外,增添了音樂教室、烹飪教室、活動空間及課輔教室。可因應邊青的個別的需求,進行不同培力活動,使服務邊青的方式更多樣化。

目前,邊青中心秉持著關懷服務邊緣青少年的理念,除了持續在學校、機構開設高關懷團體、生命教育課程外,也嘗試與司法機構及其他社福單位合作,尋找需要服務的邊緣青少年。